商务新闻网 3月28日,在深圳理工大学举办的战略规划会上,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发表了题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主旨报告。王树国校长在报告中指出,当下科学应积极响应周围环境的需求,而非仅局限于自身内部研究议程。目前,大学与社会存在脱节现象,大学需积极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王树国校长强调,此次新技术革命与以往不同,实践已先行,大学的认知亟待跟上并引领实践,这正是大学变革的关键所在。他引用迈克尔·吉本斯、彼得·斯考特等学者在《如何认识科学》中的观点,表明科学与社会之间强烈的反向交流正推动科学发生深刻改变。自福耀科技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后,这是王树国首次公开报告,他表示对该主题已深思多年,因其深刻感受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巨大冲击,认为这是全球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大学与社会需深度融合
王树国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是质变,将人类带入全新时期,促使社会形态和教育发生根本变革。原有的知识体系难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学科增长点不断涌现。他以《如何认识科学》的观点为参照,提出大学不应再是从外部撬动社会的支点,而需跳出传统单一学科封闭小圈子,直接与社会和世界对话。过去,高校学者凭借先进认知引领社会发展,如今实践已超越大学,大学必须与社会深度融合。

在《知识生产的新模式》中,迈克尔·吉本斯等人提出,以单学科研究为主的“牛顿模式”已不合时宜,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应基于应用环境,运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注重研究成果的绩效与社会作用。王树国对此解释称,大学研究应紧跟时代发展,甚至超前布局,而当下大学在此方面有所滞后,每项研究都应切实为社会创造价值。
重新审视创新内涵
谈及创新,王树国提及“美国竞争力委员会”。30多年前,美国面临严峻经济挑战时,由知名企业家、高校校长等组成该委员会,其使命是提高美国生产力、生活水平,并确保美国在全球市场的成功。王树国认为这值得我国借鉴,高校评价不应仅局限于论文数量和世界排名。当前,部分高校过于关注排名,却忽略了大学应有的价值。
在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方面,王树国认为欧林工学院的模式具有借鉴意义。该校规模较小,约有380名在校生,学生无专业、学科、学院和系别之分,采用基于项目牵引的人才培养模式。面试时,学校会询问学生“是否想改变世界”以及“想用什么改变世界”。确定学生兴趣后,学校会为其设定实际课题,协同企业与企业导师助力学生完成,并为每名学生提供50万美元支持,旨在激发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践行“四个面向”,实现大学教育突围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大学教育如何突围?王树国认为“四个面向”为大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高等教育变革的途径在于积极回应世界、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关切。

具体落实时,大学需回应世界关切,洞察国际形势新特征新动向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回应国家关切,深刻理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回应社会关切,认识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大学的迫切需求;回应人民关切,了解经济社会转型下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
王树国强调,大学应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自主空间,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让教师专注科研。福耀科技大学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秉持“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他指出,让学生在校期间感受社会与前沿科技发展,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的能力,是大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