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春三月,萬物生輝。走進位於成都高新區的成都硅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硅寶科技),工人們正將一桶桶有機硅密封膠從這裏發出,運往全球各地,成為建築幕牆、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不可或缺的材料。
而在5公里外的四川語言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語言橋),同樣是一片忙碌景象。公司董事長朱憲超說,今年,公司將在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建立分公司,希望通過3-5年時間,完成從語言翻譯本地化供應商到覆蓋亞太、甚至全球的國際語言服務機構。
從生產有機硅新材料的硅寶科技,到提供語言服務的語言橋,這兩家看似毫無關聯的民營企業,卻在全球化浪潮中踏出相似的軌跡:從成都本土成長,在「一帶一路」坐標上刻下鮮明的「成都印記」。

硅寶科技全自動化生產車間
「隱形冠軍」的全球化視野
2月24日,在中東地區建築行業具影響力的展會之一——沙特五大行業展展上,硅寶科技的展位人頭攢動,各客商紛紛駐足。硅寶科技集團海外市場負責人表示:「硅寶科技作為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在沙特已有一定的市場基礎。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參展活動,進一步鞏固中東市場,將成都的科技創新成果推向全球。」
然而,早在20世紀80年代,國內高端密封膠市場幾乎被國外品牌壟斷。當時,硅寶科技創始人、董事長王有治帶領團隊從成都高新區一間小作坊起步,開始了以技術創新為切入口的創業之路。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成功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有機硅密封膠,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迅速佔領了國內市場,成為行業內的「隱形冠軍」。
如今,硅寶科技擁有9大生產基地,年產能約37萬噸,穩居亞洲最大有機硅密封材料生產商之位。其產品在建築、汽車、電子、新能源等眾多領域廣泛應用,並遠銷韓國、俄羅斯、中東等國家和地區,讓「成都造」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

硅寶科技董事長王有治(右)專注實驗室技術研發
這一系列成績的背後,是硅寶科技對技術創新的不懈追求。王有治介紹,最高峰時,硅寶科技掌握了全國超半數的相關專利,並擁有行業當時唯一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此外,硅寶科技還牽頭制定了多項國際、國家、行業標準,承擔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成功解決多項『卡脖子』技術難題。與中科院、四川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構建了緊密的產學研體系,以「技術+標準」雙輪驅動,持續鞏固其在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
從一個「小而美」的專業公司,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密封膠行業領軍企業,王有治坦言,「硅寶科技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成都這片沃土的滋養。」近年來,成都大力推動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涵蓋有機硅、石墨烯、碳納米管、芳綸等高端材料。「在這裏,企業不再是孤立發展,而是與上下游企業協同共進,共同繁榮。」
而成都的電子信息、汽車製造、新能源等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硅寶科技的產品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市場。據王有治介紹,目前硅寶科技的產品已成功應用於比亞迪、寧德時代、京東方、通威等頭部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中國民營企業出海趨勢顯著,成都通過「蓉品出海」戰略,積極組織企業參與國際展會、對接海外商會,助力企業拓展全球市場。硅寶科技作為行業龍頭,已在中東、俄羅斯、韓國、南美等地區建立了穩定的出口市場。王有治表示,企業出海不僅是市場拓展的需求,更是技術輸出和品牌全球化的重要一步。「蓉品出海」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平台和支持,讓成都企業能夠更自信地走向世界。
「成都的開放包容、創新活力以及人才優勢,為硅寶科技等企業提供了成長的沃土,也為更多成都企業『走出去』奠定了堅實基礎。」王有治表示,未來,隨着成都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更多「成都造」將走向世界,展現中國製造的創新實力與全球競爭力。

語言橋參展成都數貿會,以AI賦能數字貿易
語言架起成都與世界交往橋樑
如果說硅寶科技是成都製造業自主創新的典範,那麼語言橋則是成都國際化的見證者。
「成都在國際化進程中,語言服務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朱憲超說,「我們不僅僅是翻譯文字,更是搭建起成都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2000年,成都迎來「西部大開發」的春風,眾多外資企業紛紛湧入,語言需求急劇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語言橋應運而生,開啟了他們在翻譯服務領域的探索之旅。
隨着「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外資、世界500強企業在蓉投資。數據顯示,當前,有約5000家外資企業在蓉經營發展。作為一家扎根成都20餘年的語言服務提供商,語言橋與眾多外資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澳科利耳醫療器械(成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朱憲超回憶,2018年,全球領先的人工耳蝸市場的領軍企業澳大利亞科利耳在中國的第一個製造研發基地選址成都,當時急需本地語言服務商,澳科總部對語言橋進行了全面考察後,對其專業能力、服務質量以及行業經驗給予了高度認可,自2018年合作以來,便將其作為在中國市場的唯一翻譯服務供應商。「從技術文檔翻譯到政府審批文件,我們都為其提供了全方位的語言支持。」
而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加快,能源、基建、高鐵、公路和港口建設等領域的眾多企業開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語言橋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翻譯人才和全方位的語言支持成為他們業務的新重點。如今,語言橋如今已經在全國17個城市、海外4個城市設立辦公室,未來還計劃在香港、新加坡、中東等地設立分公司,逐步成長為具有代表性的國際型語言服務企業。
對於語言橋而言,成都這座城市的國際化發展無疑為其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在朱憲超看來,近年來,成都大力推動對外開放,吸引外資企業落戶的同時,成都的本土企業也在快速崛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這座城市擁有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現代製造業、生物醫藥、軟件、遊戲等產業,各個領域的發展均處於全國前列,並且與國際的交流互動頻繁。得益於此,語言橋憑藉專業技術翻譯能力,成為這些企業的『出海』夥伴。」目前,語言橋的合作夥伴涉及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遊戲、裝備製造、航空及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
「成都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的業務範圍也越來越廣。」朱憲超表示,「從國際會議到科技合作,從文化交流到商務談判,語言橋見證了成都國際交往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期間,語言橋成為官方指定語言服務提供商; 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會,語言橋以多項筆譯服務,開幕式、分論壇的同傳服務保障大會順利進行;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語言橋為其提供文本翻譯專業筆譯服務、商務英語培訓、口譯服務、同傳設備支持等……在成都,語言橋正以其專業和熱情,架起一座座溝通的橋樑,連接起成都與世界的未來。

語言橋參加成都對日開放活動,並為成都代表團提供語言支持
成都助力民營經濟拔節生長
硅寶科技和語言橋的故事,只是成都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24年,成都全市經營主體增至395萬戶,居副省級城市第2位。
近年來,成都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創新設立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服務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2024年,全市兌現政策資金96億元,出台「民營經濟55條」措施,市區兩級建立24個政企工作聯絡群,7000多家重點企業隨時在線反映問題,黨政部門負責同志聽取意見、服務企業24小時不打烊。
為升級營商環境政策體系,在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5年推廣「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推行「一碼檢查」和非現場監管,塑造「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鮮明品牌,當好全市 390 多萬戶經營主體的「娘家人」。
「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品牌和「立說立行」的服務態度正在廣大成都民營企業家的心中生根發芽,建立起更多的信心與支撐。在這座連續多年穩居「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第一的城市,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正紛紛湧入成都,也越來越多的成都民營企業正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中國企業的風采。(記者 郭代勤)
本文来自香港商报,转载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商務新聞網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